泉水里凉着西瓜、林荫下玩起扑克、草地里享受野炊……炎炎夏日,无论是马衔山下的水磨滩,还是官滩沟的农家乐,不管永登的吐鲁沟,或者是什川的梨园,人们解暑的花样层出不穷。除了直接“降温度”,更多人选择到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佳的地方旅游避暑。依山傍水,不仅气温低,更收获了一份好心情。背靠资源,当地百姓为游客提供了丰富而又贴心的餐饮游乐服务,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资料图片)
绿水青山
激活诸多“避暑经济”
7月2日,天气炎热,恰逢周末,看惯了家门口风景的李天宝一行5人携带“长枪短炮”,从兰州市区驱车来到了吐鲁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吐鲁沟因峰奇石怪,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而又名“吐绿沟”。这里是一个神话般的绿色山谷,藏在深山云雾里的天然秘境。一片秀水丽川,沟内峭壁纵横、树木葱郁,曲径通幽,吐秀纳奇,云雾缭绕,如临仙境。这里地貌奇特,风光秀丽,植被垂直分布极为明显,顶部是丰富的草场,辽阔的牧场,山腰林木矗立,山脚农田覆盖。
“在吐鲁沟,360度无死角的拍摄,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晨起的烟云缠绵在山林里,倒映在平静的水面,带着张扬的美,恬静的柔,虚幻地伫立在天地间……”李天宝从专业的角度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着夏日里的纳凉之行,一片欢声笑语中,渐入峡深处。
的确,绿水青山激活了我市诸多地方的“避暑经济”。在榆中县,以天然氧吧为卖点的兴隆山区域,以兴隆峡、徐家峡、唐家峡、二龙山、官滩沟为代表,催生出来的286个农家乐,凭借81.54%的森林覆盖率、18摄氏度左右的夏季平均气温,吸引游客“一路向凉”。还有马衔山、皋兰山、五一山、徐家山、石佛沟、兰州植物园、仁寿山、关山、吐鲁沟……这些地区的特色山水和原生态景观,不仅给盛夏的游客带来阵阵凉意,也成为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创意。
依托景区
清凉乡村敲开幸福门
时下,七里河区阿干镇东侧的云顶山景区云雾缭绕,绿树红花,美不胜收。日前,记者来到景区内的马场村,一排排农家乐依景区山势拔地而起,数百平米的广场亮丽时尚,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干干净净,两侧景观树和太阳能路灯站岗,一派生机勃勃……
当天,马场村内好不热闹,一个个农家乐里客人云集,生意兴隆。“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马场村因地制宜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马场村旅游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云顶山风景区为主,集休闲纳凉、田园风光的综合性景区,形成了吃、住、行、游、娱一条龙旅游服务,成为阿干旅游圈中一颗灿烂的明珠。”阿干镇政府负责同志介绍,过去的马场村是一个山区贫困村,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马场村的旅游扶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我们村的旅游业能发展起来,一是依托了云顶山景区资源,二是依靠了政府部门的扶持引导,特别是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彻底改变了群众人居环境,大力提升了发展旅游业的软、硬环境。”村民李玉峰如是说。
在榆中县,依托兴隆山的凉爽,随着“避暑经济”的升温,附近村民们“致富路子广了”“腰包袋子鼓了”。
如今,作为榆中县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哈班岔已经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来到该村体验夏日的清凉和淡淡的乡愁。
“我每年夏天都来,这里太凉爽了,环境好,空气清新,价格适中。”在马坡乡哈班岔村,游客吴志铭告诉记者,夏天在兰州,天天冲凉水澡,还是很热,但这里的夏天不一样,晚上睡觉还要盖棉被。
“老天爷赏饭吃。你们城里热了就来我们这儿来。舒坦地很。”这是哈班岔村村民颜如红与游客对话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
2018年7月,哈班岔村开始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依托独特的气候与海拔优势,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把“凉资源”变成了“热产业”,借“夏日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哈班岔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容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山村变成了大景区,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饮业、民宿业、零售业等三十余家,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务工等形式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可观的提升。”哈班岔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目前,哈班岔村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民宿,可一次性接待游客500余人,乡村民宿的发展,带动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延长链条
避暑经济持续升温
让乡野田间放慢时光,在窑洞民宿感受独特的居住体验,在山顶院落和亲朋好友畅享欢聚,在非遗小巷体验文化的传承……,避暑纳凉,市民更渴望这样的田园生活。
7月8日,天空瓦蓝瓦蓝。一大早,记者来到“网红”打卡点榆中浪街。古色古香的城门楼、蜿蜒向前的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别具一格的窑洞民宿……在浪街村,游客吃农家饭、赏自然风光、体验农耕生活,一幅“田园优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上午10时许,行至浪街村,络绎不绝的游客们在农耕文化记忆馆、小吃街、文化广场和乡村乐园中流连忘返;采摘园、核桃林休闲茶园、多肉植物园、古道跑马场、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等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街市门楼、廊柱、商铺随处悬挂的楹联、匾额颇有雅趣,房前屋后充满田园农耕风情的墙绘,也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
“小吃街上汇集了我们榆中的‘破皮袄’烫面饼,以及洋芋搅团、杂粮煎饼等陇原特色农家饭,让游客能真正品尝到我们‘老家’的味道;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也能让游客们玩得尽兴,不虚此行。”村支部书记王福海介绍,浪街村精心打造“老家·浪街”特色产业街、民俗文化街、乡村旅游街,为本地群众提供了216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在2700-3000元之间,有效带动了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我家的小吃店一年毛收入近10万元呢。”村民刘海仓说道,对他们本村人来说,既能挣钱,又离家近,村里人的生活都越变越好,当初村里选择发展乡村旅游真的没错。
自端午小长假以来,每逢周末,榆中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榆兴农庄内更是游客络绎不绝,张记油胡旋老板张志伟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忙是真忙,累当然也累,但心里乐着呢!”张志伟说,三天的收入,能抵上过去种地时半年的收成。
张志伟是榆中“农业促旅游、旅游带产业”的受益者,也是榆中实现文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缩影。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榆中浪街和李家庄出现了“游人不绝、车队如龙”的壮观场景。据悉,截至6月底,榆中县共接待游客333.7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25%。
近年来,榆中县在内的兰州市各县区,以山水、民俗、气候、生态、文化等为主体的旅游度假产品,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了差异化的度假方式。一个个项目的带动,一大批游客的青睐,催生出乡村农家乐、果园采摘等农旅经济,也让当地人乘着乡村游、避暑游的“东风”踏上了致富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彭昱文/图
■记者手记
避暑经济在乡村振兴中造血功能日益凸显
旅游兴,则产业旺;产业旺,则村民富。以避暑经济为重要节点的乡村旅游俨然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兰州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气候,积极发展夏日避暑经济,着力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旅游产品,丰富了避暑度假旅游业态。目前,兰州市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24个、市级旅游示范村38个、市级旅游示范镇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非A级景区53家。兰州市各县区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有效的办法,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创新体验项目,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依托A级景区和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非A级景区形成的“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并吸引大批游客市民自驾前往体验,带动“凉”产业变成了“热”经济。显然,避暑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造血功能日益凸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责任编辑:王旭伟
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二阶段生产性能测定任务全面完成 |
小西瓜敲开“甜蜜”致富门 |
“麦茬西瓜”能卖好价 |
甘肃特色农产品洽谈会暨采购商大会在兰召开 |
广西荔浦“藕”遇丰收季 “莲”通致富路 |
风吹麦香传丰收 ——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
哈尔滨市双城区 打造富硒功能产业生态村 |
重庆百亿资金直投农产品加工等7大产业 |
7月1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06个点 |
风吹麦浪瓜果香 北臧农业丰收忙 |
小暑时节北京“科”字号良田丰收,深山里的地头菜发往全国 |
重庆去年农村居民收入名列西部第二 |
湖南黄花菜迎来出口旺季 |
2024年亚洲种子大会将在三亚举办 |
湖北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小麦不愁卖,种粮效益有保障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